关于PASSTO的谣言

关于Passto的谣言

关于Passto的谣言

Blog Article

Passto花絮


香港金融管理局 香港聯繫匯率制度,是香港由1983年10月17日開始實施的匯率制度。在聯繫匯率制度的架構內維持匯率穩定是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的首要貨幣政策目標之一。香港聯繫匯率制度屬於一種貨幣發行局固定匯率制度,以百分百外匯儲備保證,港元以7. 75至7. 85港元兌1美元的匯率與美元掛勾。 政府中央銀行在正常情況下不會主動插手干預外匯市場(即通過控制港元的供應與需求來直接影響匯率);匯率穩定主要通過香港三家發鈔銀行中銀香港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渣打銀行)進行套利活動達成,可稱之為一個自動調節機制;這亦是香港聯繫匯率制度與其他固定匯率制的最大不同之處。 香港金融管理局的總倉位於國際金融中心二期 香港聯繫匯率制度是一種貨幣發行局制度。貨幣發行局制度的意思是貨幣基礎流量存量均得到一種外幣提供百分百的支持。換言之,貨幣基礎的任何增減變動都必須得到外匯儲備按固定匯率計算的配合。在香港聯繫匯率制度下,三家發鈔銀行可以按7. 8港元兌1美元的匯率以美元向金管局購買負債證明書,或相反,以負債證明書按7. 香港找換店. 8港元兌1美元的匯率退回等值美元。即是說,發鈔銀行要增加或減少貨幣供應,都必須以等值的美元支持。當中的樞紐就是負債證明書。 香港的外匯儲備由香港外匯基金持有。在香港,外匯儲備資產總額達$ 4080億美元 (2017年6月) 約相當於香港流通貨幣的7倍,反觀理論上,只要外匯儲備等值於貨幣基礎便足夠。但為了避免潛在的風險,香港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認為捍衛港元穩定實際所需的外匯儲備高於理論所需之最低水平好幾倍。 貨幣基礎是貨幣供應的根基,又稱「高能貨幣」,俗稱「銀根」,一般以M0表示。在學術上,貨幣基礎一般包括流通法定貨幣(CU)及銀行系統儲備(R)( M 0 = C U + R displaystyle M_0=CU+R )。而香港的貨幣基礎主要由四部分組成: 負債證明書(用以支持發鈔銀行發行紙幣) 總結餘(指商業銀行在金管局所持的結算戶口之結餘總額,反映銀行同業的流動資金水平) 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金管局代政府發行的港元債券,是金管局為外匯基金發行之債務工具) 2016年10月28日,貨幣基礎總額是1,614,970百萬。 香港聯繫匯率制度下,7. 8港元兌1美元的匯率實際上只存在於金管局與三家發鈔銀行的買賣負債證明書之交易之間,市場匯率由市場力量決定,因此或許會有波動。可以說,聯匯制度下,實際上有兩個匯率:一個是7. 8港元兌1美元的聯繫匯率,存在於金管局與三家發鈔銀行之間;一個是市場匯率。右圖顯示了港元市場匯價的變化,可見即使在聯匯制度下,市場上港元兌美元並非絕對地以7. 8港元兌1美元。以下的數式概括了兩者的關係: 市場匯率≈7. 8港元兌1美元的聯繫匯率。 聯匯制度下,維持市場匯率穩定依賴三家發鈔銀行的套戥活動。因為每當市場匯率有波動,偏離聯繫匯率,三家發鈔銀行可通過7. 8港元兌1美元的聯繫匯率向金管局買入或賣出負債證明書圖利。舉例說,假設港元的市場匯率貶值至8港元兌1美元,發鈔銀行可以持負債證明書向金管局以7. 8港元兌1美元的聯繫匯率換取美元,每換取1美元便可從中獲利0. 2港元。而又假設港元的市場匯率升值至7. 5港元兌1美元,發鈔銀行可以持美元向金管局以7. 8港元兌1美元的聯繫匯率購入負債證明書發行港元,每退換1美元便可從中獲利0. 3港元。在三家銀行的競爭下,確保了發鈔銀行會在當港元市場匯價波動時入市干預。 在資金流入時,市場人士買入港元,港元市場匯價面臨升值壓力,三家銀行會以美元向金管局購買負債證明書,發行港元獲利。這使香港的貨幣基礎得以擴張,經過貨幣擴張的過程,市場上貨幣供應會增加,逼使利率下調,資金繼而流出。而港元市場匯價回到聯繫匯率的水平。資金流出時的情況亦相似,三家銀行會收回港元,以負債證明書換回美元獲利。這使貨幣基礎收縮,利率上升,吸引資金為賺取利息而流入,港元市場匯價回到聯繫匯率的水平。 此自動調節機制確保了港元的市場匯價不會大幅偏離聯繫匯率。 貨幣發行局制度由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轄下的貨幣發行委員會監察。該委員會定期舉行會議,監察貨幣發行局制度的運作,並研究改進措施。委員會成員包括專家學者、市場專業人士,以及金管局高層人員。自1999年3月起,金管局亦每月公佈貨幣發行局帳目。 香港由開埠,到如今實施7. 8港元兌1美元的聯繫匯率制度,中間曾實施過不同類型的匯率制度。 聯繫匯率制度在1983年實施,此前香港匯率制度曾經歷幾個階段。 19世紀於香港流通的西班牙銀元 基於英國殖民地政府嘗試推廣英鎊不果,到了1863年,香港政府宣佈以當時的國際貨幣「銀元」作為香港的唯一法定貨幣,並於1866年開始發行自己的銀元。如此直到1935年,香港貨幣制度都是銀本位制。 由於後來的全球白銀危機,白銀兌黃金的價格異常波動,所以香港銀元兌英鎊及其他金本位貨幣的匯價時有變動。到了1935年11月,銀價急升,中華民國棄用銀本位制,香港立即跟隨。1935年11月9日,政府宣佈放棄銀本位制,以港元為本地貨幣單位,並按16港元兌1英鎊的匯率將港元與英鎊掛鈎。1935年頒佈的《貨幣條例》規定銀行需向外匯基金以英鎊購買負債證明書發行港元紙幣。奠定日後貨幣發行局制度的基礎。 其後,因為英國經濟實力減弱,以英鎊作為港元的支柱,變得愈來愈不可靠。1972年6月,英鎊開始自由浮動。港元曾一度與美元掛勾。初時是5


085港元兌1美元。 1974年11月,因為美元弱勢的緣故,港元又改為自由浮動。初時還運作得順利,然而,由於當時的貨幣政策架構尚在發展初階,未足以取代依賴外國貨幣價值來定位的貨幣架構,同時又沒有明確的貨幣政策目標,因此,香港經濟步入動盪期。自1977年始,各種問題,包括貿易逆差、貨幣貶值、通脹高企等開始浮現。 1980年代初,香港出現前途問題,加上香港股市出現股災,市民對港元信心出現動搖,港元不斷貶值。令人信心盡失,港元大跌至1美元兌9. 60港元,比1982年底下跌48%。 為挽救香港金融體系,安定民心,香港政府於1983年10月15日公佈聯繫匯率制度,由當時任職財政司彭勵治頒佈聯繫匯率定位,並於同年10月17日正式開始運作。港元再度與美元掛勾,匯率定為7. 8港元兌1美元。此後穩定下來,聯繫匯率制度一直實行至今。 受亞洲金融風暴影響的國家 香港是亞洲金融風暴中其中一處大受影響的地區。而亞洲金融風暴亦是聯繫匯率制度實施以來,面對過的最大型衝擊。1997年10月,當索羅斯利用資金橫掃東南亞後,其帶領的國際炒家將目光投向了香港。當時香港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不足3個月。雖然香港基本沒有當時泰國那麼糟糕,但是房地產和股市泡沫也不少,最後瓊斯及索羅斯選定香港作為第二波衝擊的主戰場,他們認為維持住聯繫匯率制度的成本高昂,認定香港特區政府挺不過去,所以便開始積極研究並很快便發動攻勢。在香港特區政府的抵抗下,國際炒家的三次進攻均未摧毀港元。 1998年8月5日,在美國股市大跌、日元匯率重挫的配合下,對衝基金開始對港元發動第四次衝擊。是次衝擊幾乎使香港金融市場和聯繫匯率制度陷於崩潰。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發動攻勢,開始炒賣港元,首先向銀行借來大量港元向市場拋售成美元,雖然要支付港美利息差,但同時大量賣空港股期貨。亞洲金融風暴以港府成功捍衛聯繫匯率而終。不過香港亦為此付上很大代價,由於炒家狂借港幣加上金融局買入港元以捍衛匯率,市場港元資金來源極度緊張,港元息率大升,隔夜拆息一度高達300%,此舉給股市和樓市帶來沉重打擊,大鱷藉此圖利。香港特區政府動用了大量財政儲備投入股市,一度佔有港股7%的市值,更成為部分公司的大股東。所以一旦股市下挫,聯繫匯率將有可能崩潰。所以到1999年11月,港府把購買的港股以盈富基金上市,分批售回市場。 而在亞洲金融風暴中,不少東南亞國家例如泰國放棄原本的固定匯率制度,使其本國貨幣大幅貶值。(詳情可參見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 聯匯制度設立後並非一勞永逸。對聯繫匯率的衝擊自設立以來從未止絕,聯繫匯率制度也得一直強化和進行鞏固。金管局自1997年起相繼推行多次貨幣改革。其中兩個主要里程碑是1998年9月推出的措施,以及2005年5月推出之三項改善措施。 1998年是多事之秋。香港剛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又正值亞洲金融危機,聯匯制度關係到香港經濟的深層次問題,亦因此深受關注。亞洲金融危機之中,香港金融市場承受巨大的投機壓力。大量資金的非正常流動驅使聯繫匯率制度的自動調節機制力度不足,特區政府被迫把息率大幅調高,隔夜拆息一度高達300%。市場廣泛流傳着聯繫匯率制度不保的消息。有見及此,金管局於是在1998年9月推出七項鞏固貨幣發行局制度的技術性措施。當中兩項主要措施是: 提供弱方兌換保證(予持牌銀行明確保證,可以按7. 75港元兌1美元的固定匯率,把它們的結算戶口內的港元兌換為美元。並於1999年4月1日起,將兌換保證適用的匯率,每一公曆日調整一點子,直至2000年8月12日調整至7. 80為止) 調整貼現窗機制 這些措施有助壓抑利率過度波動及因此而起的不穩定影響。 聯繫匯率實施及其後多項改良措施下的港元兌美元匯率圖 2003年底至2005年期間,由於美元疲弱,而香港經濟強勁復甦,加上市場揣測人民幣將會升值等等因素,香港持續錄得龐大的資金流入。儘管港元利率在一段長時間內低於同期美元利率,但仍無明顯資金流出。於是,金管局於2005年5月18日宣佈推出三項改良聯繫匯率制度運作的措施, 包括: 提供強方兌換保證(於每美元兌7. 75港元的匯率水平時,金管局保證可以按聯繫匯率把美元兌換為港元) 將弱方兌換保證的匯率移至每美元兌7. 85港元匯率水平 金管局可在兌換範圍內進行符合貨幣發行局原則的市場操作 金管局推出三項改善措施後,市場對港元匯率的預期趨向穩定。前金管局總裁任志剛認為三項改良措施行之有效,而提供明確的港元強方兌換保證,成功穩住了市場的預期。 香港是一個政治和經濟獨立的城市,屬外向型開放性經濟體。而且香港政府奉行積極不干預的經濟政策,經濟自由度高,更被評為世上最自由的經濟體。聯繫匯率有助穩定香港經濟,減低外國經濟及匯率上的波動對香港做成的衝擊,亦可減低與香港從事貿易及外國投資者在香港投資的匯率風險。 香港資本帳完全開放,並擁有龐大的金融體系。全年計,商品與服務貿易總值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的三倍多。因此若海外市場大幅波動造成金融震盪,香港很容易受到影響。聯匯制度為香港提供穩定的貨幣支柱,減低進、出口商與國際投資者面對的外匯風險。而由於美元是本港對外貿易與金融交易所用的主要貨幣,所以美元順理成章成為港元的掛勾貨幣。 自1983年實施聯匯制度以來,港元匯率面對外來震盪仍能保持穩定。經歷了1987年股災、1990年波斯灣戰爭、1992年歐洲匯率機制危機、1994至95年墨西哥貨幣危機,以及1997至98年亞洲金融危機,聯匯制度卻仍然未受影響。 此外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對外經濟往來頻繁,若港元自由浮動將對結算及交易帶來不便和風險,減低市場對香港的信心。聯繫匯率制度下享有以下的主要優點:計算簡易而減低交易費用;減低匯率浮動造成的不確定性的負面影響;避免浮動匯率制下的投機活動。 前金管局總裁任志剛認為,相比起浮動匯率,聯繫匯率制度在動盪的時勢能為香港帶來穩定,他指出了香港在浮動匯率制度時期所面對的困難: “ 18年可以算是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比我們在1974至1983年實施浮動匯率制度的時間已長了一倍。但對我們這些比較年長的人來說,要記起在1983年10月推出聯匯制度的原因並不困難。在最壞的一段時間港元在兩日間大幅貶值15%,情況完全失控;市民對港元的信心崩潰;超級市場出現人龍搶購生活必需品,這些相信大家仍然記憶猶新。 ” ——前金管局總裁任志剛 香港維持聯繫匯率制度的代價是必須面對着以下各種限制。 由於實行聯繫匯率,港元兌其他貨幣的升值還是貶值完全受制於美元兌該貨幣的匯率。然而,香港與美國的經濟環境不盡相同,若果香港面對競爭對手的貨幣貶值,或出口市場經濟衰退等海外或本地事件對經濟造成的衝擊時,不能透過匯率貶值去適應環境的變化,因而影響對外貿易國際收支平衡等問題。 不同於浮動匯率制,市場上的波動不能透過自由浮動的匯率即時調整,即在聯繫匯率制度下國際收支或會出現不平衡。與其他類型的固定匯率制度相同,如果市場匯率高於聯繫匯率,外幣出現超額需求,因此香港便會有國際收支赤字。如果市場匯率低於聯繫匯率,即意味香港會有國際收支盈餘。龐大的赤字對經濟不利,經常帳赤字一般等同外債增加,而負債沉重更可能會令投資者卻步。龐大的經常帳盈餘則有機會受貿易保護主義之害。 在聯繫匯率及其他固定匯率制度之下,通貨膨脹會在國際間傳開,稱為輸入性通貨膨脹(輸入通脹)。而香港相對於美國的經濟規模很小,很容易受到美國方面的政策影響。 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在固定匯率下如果外國物價上升,本地物價水平也會跟隨上升。該理論認為:匯率等於兩國物價水平的比率。以ED表示本幣匯率,PF表示外地物價,而PD表示本地物價,絕對購買力平價理論得出的匯率公式是: E D = P F P D displaystyle E_D=frac P_FP_D 而除了購買力平價理論的說法外,香港聯繫匯率制度的運作機制本身也是以控制貨幣供應量來調控利率,取得預期的資金流動方向來穩定匯率在聯繫匯率水平。因此當外國通脹時,香港貨物以外幣計算的價格相對下降,香港的出口會上升,令香港出現國際收支盈餘,匯率有升值壓力。在自動調節機制下,銀行持美元購入負債證明書發行港元,港元貨幣供應增加,通脹因此而加劇。再者,由於美國的量化寬鬆政策,美國利率下跌,港元利率相對較高,吸引資金流入以規避風險而對港元匯率形成升值壓力。因此香港也必須增加貨幣供應使得利率與美國看齊,堵塞資金流入,才可維持聯繫匯率。 除此以外,較多人提及的輸入通脹是指在聯繫匯率下,港元隨美元貶值,使香港的進口貨品的港元價格上升並加劇通脹。這亦是近期(約2010年始)香港通脹的主要推動力。美國經濟金融海嘯衝擊,經濟狀況持續低迷,美國聯邦儲備局實施量化寬鬆政策使美元匯率持續下跌。因為美元兌人民幣貶值,意味港元也兌人民幣貶值,入口自中國內地的物品價格便因此急升。而在香港入口自中國內地的物品多不勝數,人民幣升值的影響波及香港的各個層面, 如食品價格的上揚對基層市民影響甚大。美國的量化寬鬆手段也許乃其經濟良藥,但藥效未顯已見其副作用:即大量資金流出而使其他地方通脹壓力升溫。在理論上,若非聯繫匯率港元犯不着跟隨美元貶值,港元匯率假若自由浮動,匯率可以調整以抵消外地物價變動的影響。 為應付通脹壓力,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於2010年輕微擴大新加坡元波幅範圍及斜度,新元匯價隨即上升。這是對抗輸入通脹的一例。 貨幣政策是一國政府試圖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兩大工具之一(另一工具是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概要原理是利用貨幣供應調節利率,以利率及投資之間的關係對經濟施加刺激或緩衝。貨幣政策不像財政政策般面對排擠效應,又不用如推行財政政策時要面對國會組織的政治關卡,能行之迅捷。 然而,維持聯繫匯率制度的其中一個最大代價是喪失貨幣政策的自主性。上文所述聯繫匯率制度是貨幣發行局制度,主要透過貨幣供應的增減來維持匯率水平,換言之,在聯匯制度下,香港的貨幣政策自動成為維持匯率穩定的工具。金管局亦指出維持匯率穩定乃香港之首要貨幣政策目標。 假設美國提高利率。香港出現資金外流,匯率有貶值壓力,於是香港減少貨幣供應量來推動利率跟隨美國上升,吸引資金回流。由此可見香港的利率將跟隨美國利率的步伐同升同跌。而在聯匯制度的機制下,事實上香港亦不能獨立控制利率。如果香港減息,資金會外流,令港元出現下調壓力。這時自動調節機制運作,發鈔銀行收緊貨幣供應量,慢慢使利率回升。簡言之,實施聯繫匯率制度便要把利率也一同「聯繫」了,所以香港不可能有獨立針對性的貨幣政策,削弱了香港政府對經濟周期的整治和調節能力。 香港利率需跟隨美國,但兩地經濟周期不同,合適的政策也不同。例如美國在金融海嘯期間實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以刺激國內疲弱的經濟形勢。這逼使與美元掛勾的港元也必需增加貨幣供應壓低利率。結果是增加香港通脹壓力及有可能觸發經濟過熱。兩地經濟環境不同時有發生,又假設香港正值衰退期,但美國經濟卻繁榮,於是美國加息壓抑經濟過熱。香港跟隨調高利率,於是便阻延了香港的復甦步伐。 有些情況下,外部目標(國際收支平衡)與內部目標(整治失業和通脹)會因為聯繫匯率而相衝突,政府便面對一個兩難局面。 通脹缺口和國際收支盈餘-通脹缺口即國民收入高於充分就業水平的收入,一般形容為經濟過熱。當此時國際收支有盈餘(即超額港幣需求,港元有升值壓力),聯繫匯率制度下貨幣供應量上升,利率下跌,以堵截資金流入。這會刺激總需求,加重通脹壓力。 緊縮缺口和國際收支赤字-緊縮缺口即國民收入低於充分就業水平的收入,即失業出現。若國際收支發生赤字,利率會上升以防止資金流失,才可維持聯繫匯率。然而,這會減少投資,令失業問題更嚴重。 這兩個情況下顯示了聯繫匯率制度要求以利率處理外部問題的缺點。當內部和外部目標衝突,浮動匯率制可以把外部問題交由匯率調整來解決,而內部問題則由貨幣政策着手處理。維持聯繫匯率不但要犧牲貨幣政策的自主性,更有機會造成與內部問題相衝突的貨幣政策。 聯繫匯率制度自1983年施行以來,相關討論甚至質疑之聲一直沒有休止,尤其在當經濟或財政出現問題時。時逢環球金融危機,及一直維護聯繫匯率制度運作的前金管局總裁任志剛退休,香港社會上對聯繫匯率制度的存亡掀起了新一輪的討論。 此方案是指仍然與美元掛勾,但一次過修改現行匯率(1美元兌7.


关于 Passto 的终极指南


让我的找換店工作起来对港幣兌美金的公正看法


CA, USA: Greenwood. 2001. ISBN 1-56720-447-3.


最後更新:2022-07-18 前幾天有讀者問市場先生怎麼買賣交易、是什麼意思? 上一篇提到:什麼是外匯保證金交易與差價合約? 如果還不熟悉的可以先複習一下上一篇,這系列文章市場先生整理交易的基本概念入門教學,之後希望可以讓大家至少先具避基本的知識。 當然,因為外匯屬於風險較高的交易,也會用到槓桿,所以還是那句老話:如果不懂建議就不要碰,先花時間搞懂再說。 這篇先從貨幣對的基礎知識開始談起: 貨幣的價值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因此當我們說某個貨幣上漲的時候,意思是它相對另外一個貨幣上漲。 所以在談貨幣的價值時,一次都會談論到2種貨幣,稱為貨幣對 平常到銀行買賣外幣,都只會用台幣去換另一種貨幣,這時我們只留意到台幣與其他貨幣的關係,這也是一種貨幣對,不過實際上全球各種不同貨幣,彼此之間都有相對關係。 在呈現上,會是把兩種幣別寫在一起,寫在前面的是基準貨幣,後面的是相對貨幣, 例如:歐元/美元(英文會寫成EURUSD,念做「歐元兌美元」) 如果EURUSD=1. 0995,代表匯率是用1歐元兌換1. https://sandbox.zenodo.org/records/42706. 0995美元。 AUDUSD=0. 6750,代表匯率是1澳元兌換0. 6750美元。 跟美元相關的重要貨幣對 EURUSD 歐元/美元 GBPUSD 英鎊/美元 USDJPY 美元/日元 USDCHF 美元/瑞郎 AUDUSD 澳元/美元 非美元的交叉貨幣對 EURJPY 歐元/日元 EURGBP 歐元/英鎊 EURCHF 歐元/瑞郎 當然,貨幣對不只這些,還有其他非常多的貨幣對一張表列不完。 全球相對最重要的幾個貨幣有:美元USD、歐元EUR、日元JPY、英鎊GBP、澳元AUD、瑞郎CHF。 人們最常交易他們的原因,是相信這些貨幣有比較穩定的價值,或是認為該貨幣有較剛性的需求,而這些貨幣彼此之間都是一個貨幣對。 由於匯率是會隨時變動的,當某一貨幣可以兌換更多另一國家區域的貨幣,稱為升值,反之就稱為貶值。 例如:EURUSD=從1. 0995變成1. 1005 代表每1歐元能換更多美元,因此歐元相對升值,美元相對貶值。升值和貶值都是相對性的概念。 1. 代表認為歐元會相對美元更強2. 代表「」3. 如果EURUSD上漲,代表歐元可以兌換更多美元,因此會獲利4. 如果EURUSD下跌,代表歐元兌換更少美元,因此會虧損5. 需要支付美元當地利率的利息,但可以收取歐元當地利率的利息 1


购买前您应该了解的 PasstoX 件事


代表「」3. 如果EURUSD上漲,代表歐元可以兌換更多美元,因此會虧損4. 如果EURUSD下跌,代表歐元兌換更少美元,因此會獲利5. 可以獲得美元當地利率的利息,但需支付歐元當地利率的利息 做多代表看漲某幣別,放空代表看跌某幣別。 例如,如果你看漲美元,有可有很多種方式交易:買進美元日幣(USDJPY),代表借日元、買美元,認為美元會比日元強,或放空歐元美元(EURUSD),代表借歐元,買美元,認為美元會比歐元強。 無論透過任何平台,交易貨幣對報價都有: 例如:歐元兌美元EURUSD買入價 1. 0995賣出價 1. 0992 代表如果想買進時(看漲歐元,借美元買歐元),是用1. 0995的匯率,如果想賣出時(看漲美元,買美元借歐元),是用1. 0992的匯率。中間的差價稱為”“,你可以把它想像成類預在銀行換匯時的差價或手續費,而外匯交易並不會另外收取手續費。點差必定會有,但通常希望越小越好。可閱讀:什麼是點差? 各平台報價會略有一些差異,但不會差太多。 在交易時,我們會需要借入一個幣別的錢然後去買另一個幣別, 借出一種外幣需要支付利息,買進一種外幣,可以想成會存在當地的銀行,因此也會得到利息。 這一部分交易商其實都幫我們處理好了,直接計算在帳戶損益中,因此我們不用真的自己去跑一個借出或存入的程序。 「支出利息」和「得到利息」之間,會有一個利差,通常就是兩國的銀行隔夜拆款利率(LIBOR)的利差, 例如歐洲區的利率可能接近0%,而美國則是約2%(這是撰文時的數據,實際依最新數字而定),算出來可能是多收利息,也可能是多付利息。可閱讀:什麼是利差?如何影響獲利? 而隔夜利息費用,則是因為外匯交易時通常都會運用槓桿,也就是相當於你跟交易商借錢來交易, 好處是這樣成效會明顯,畢竟外匯的匯率變化平時都是小數點下三四個位數,不使用槓桿的話變動會很不明顯。 缺點是要付出一些借錢的利息,不過一來利息相對匯率波動來說其實很小,除非你長期一直持有利息才會比較有感,二來如果沒有持有過夜的話,也不用支付利息。可閱讀:什麼是隔夜利息費用? 把利差和隔夜利息考慮進來後,有時可以多領報酬,有時則是多付利息,端看買賣的幣別而定。 計算利息時都是以1天為單位,所以年利率要除以365天會等於1天的利息費率接近周末時利息會一次計算3天,等於把周末2天也涵蓋進來。 選擇時幾個重點: 不要挑名不見經傳的小廠商,減少報價不準、費用高、資金出問題等潛在風險。 每個人的需求不同,有些人會需要在同一帳戶交易多種產品,有些人要軟體好用,有些人需要能使用高槓桿,由於大型交易商平台都有各自的介面、交易規則,建議可以多嘗試,需要實際交易體驗,才能再判斷是否要繼續用下去。 另外對台灣人來說,有中文化、中文客服支援也很重要,市場先生有整理幾間全球有知名度且排名靠前的大型交易商平台清單,可閱讀:安全且有規模的外匯交易/差價合約交易商清單 1 .談到貨幣的漲跌,都是一次指2種貨幣間的相對關係 2. 買進貨幣時是買進主要貨幣、借次要貨幣,例如:買進EURUSD就是借美元買歐元,代表看漲歐元賣出EURUSD就是借歐元買美元,代表看漲美元 3. 利息包含兩貨幣的國家地區利率差,以及交易商的融資利率,整體就是隔夜的利息費用,可能會付出利息,也可能會是收到利息 4. 挑選規模大的外匯交易商,實際操作買賣看看測試是否適合自己需求 這篇文章都在談交易的規則,因為先了解規則你才有辦法參與,而不懂就就建議你不要碰,畢竟外匯交易是槓桿商品。 未來的文章有機會會再談到關於如何分析。 待續… 相關文章: 1. 差價合約(CFD)的交易成本》「點差」與「隔夜利息費用」要如何計算? 2. 差價合約(CFD)的交易風險》76%人虧損最大原因:過度槓桿 3. 外匯入門》什麼是外匯利差?賺取利差的3種管道 4. 什麼是「保證金交易」?要怎麼計算?(期貨、選擇權、外匯) 5.


外匯市場是一個分散的全球市場,任何人都可以在其中買賣、交易和投機不同的貨幣。據統計,外匯市場每日交易量超過5萬億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市場。 國家之間的貨幣兌換也在外匯市場上進行。一些市場參與者是國家中央銀行、商業銀行、企業、機構投資者和經紀商。任何有網絡連接的人都可以進入每週開放五天的市場。 在外匯交易中,買賣貨幣對以從匯率變化中獲利。一個貨幣對中的第一個貨幣是基礎貨幣,而第二個是計價貨幣。 包括經濟數據發布、地緣政治發展和貨幣政策決策在內的多種因素都會影響外匯市場。交易者採用各種技術分析和基本面分析方法來總結這些要素並決定如何交易。 理解外匯交易的基本原理對交易來講至關重要。首先,它不依賴謠言或沒有根據的猜測而變化,而是鼓勵交易者根據市場模式和統計數據做出明智的交易決策。其次,它允許交易者識別潛在的危險和機會並採取止損或止盈工具,從而降低交易的風險。第三,它允許交易者通過使用更複雜的交易技術或工具來增強他們的知識和能力。最後且同樣重要的一點是,牢牢掌握外匯交易的基本原理,使交易者能夠識別有利可圖的交易機會並做出明智的交易決定,從而增加盈利的可能性。 如果你要開始你的外匯交易生涯,首先需要了解一些關鍵概念和貨幣交易的基礎知識。 在外匯市場上相互交易的兩種貨幣稱為貨幣對。貨幣對總是在外匯市場中相互交易,一種貨幣被買入,另一種貨幣被同時賣出。兩種貨幣之間的匯率決定了這個貨幣對的價值。 基礎貨幣是報價貨幣對中的第一種貨幣,而報價貨幣是第二種。例如,在貨幣對EUR/USD中,歐元是基礎貨幣,美元是計價貨幣。交易一歐元所需的美元數量以該貨幣對的價值表示。 外匯市場分為三類貨幣對:主要貨幣對、次要貨幣對和奇異貨幣對。主要貨幣對包括美元和其他重要貨幣,包括歐元、日元、英鎊、瑞士法郎、加元和澳元,這些貨幣是交易最頻繁的貨幣。次要貨幣對不包括美元,但包括主要貨幣。奇異貨幣對將主要貨幣與鮮為人知或新興市場的對應貨幣結合在一起。 以另一種貨幣表示的一種貨幣的價值稱為匯率。換句話說,它是一種貨幣兌換成另一種貨幣的比率。由於市場波動,匯率是不斷變化的,而這些變化會對海外投資和貿易產生重大影響。 例如,假設EUR/USD的匯率是1. 2。這表明1歐元可以買到1. 2美元。如果經銷商想購買100歐元,他們將支付120美元(100歐元乘以1. https://sketchfab.com/passt0iohksg. 2)。 外匯市場中的貨幣價值由供求關係決定,這是外匯交易的一個關鍵因素。根據供求規律,當一種貨幣的需求量增加時,它的價值就會上漲,而當它的供應量增加時,它的價值就會下跌。 外匯交易中對貨幣的需求受到幾個常見經濟變量的影響,包括利率、通貨膨脹、經濟增長和政治穩定性。最直觀的影響因素就是不同貨幣的供求關係,如果一個國家的利率很高,海外投資者可能更有可能在那裡投資,從而增加對該國貨幣的需求。同樣,如果一個國家的經濟正在擴張,對其貨幣的需求可能會增加。 另一方面,包括貨幣政策、政府政策和經濟狀況在內的幾個變量會影響貨幣的供應。如果中央銀行增加貨幣供應量,增加的供應量可能會導致貨幣價值下降。 在外匯交易中,槓桿和保證金是交易中最常見的概念。 槓桿是指交易者可以從經紀商借入資金來開立更大的交易頭寸。通常,槓桿被描述為一個比率,例如50:1或100:1。例如;當槓桿比率為100:1時,交易者僅需1,000美元的自有資金即可管理價值100,000美元的頭寸。借助槓桿,交易者可以從外匯市場價格的微小變化中獲利,並有可能增加投資回報。然而,如果行情走向與交易者的頭寸方向相反,槓桿會放大任何可能的損失。 保證金是指交易者必須存入經紀商才能使用槓桿開倉的資金。通常,保證金一般顯示為總交易價值的百分比。例如,要處理價值100,000美元的頭寸,交易者需要存入1,000美元,保證金要求為1%。 在交易中,如果交易者虧損,經紀商可能會發出追加保證金通知,要求交易者存入更多資金以保持其未平倉頭寸。 交易市場總是機會與風險並存,這是任何一個交易市場的通用規則,外匯市場也是如此,但相比股票市場,外匯市場的機會更大,同理,交易者需要面臨的風險也更大。所以在你開始外匯交易之前,請先了解外匯交易的風險性。 外匯交易最常被提及的優勢是市場的高流動性。在允許交易者輕鬆進入和退出市場。外匯交易時間為每天24小時,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外匯市場的進入門檻也很低,這也是它如此吸引人的原因之一。 與任何市場一樣,外匯市場確實存在風險。市場的波動性有時會使交易變得非常危險,槓桿和保證金風險也可能成為一個問題。控制頭寸可以放大收益,但也可能加速損失。此外,過去有很不法分子的欺詐行為非常普遍。從這個意義上說,經紀商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的。 参与外汇交易仅需几个步骤。初學者在聽到外匯交易時難免會懷疑自己有沒有能力進行外匯交易,但與其他任何人一樣,你也有同樣的機會。 交易者在外匯市場中使用多種交易訂單,包括限價單、市價單、止損單和止盈單。你可以使用工具確定最適合進入市場的價格,並以該價格設置限價單進入市場。也可以在當前價格以市價下單進入市場。在你進入市場前你需要對你的期望收益和可承受虧損進行評估,並在合適的價格設置止盈或止損訂單。止盈單和止損單都是自動完成的。 要進入外匯市場,交易者需要找到一個充當各種市場之間中介的經紀商。交易者的經紀商選擇極其重要,選擇合法機構強力監管的經紀商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你的資金安全,VSTAR受到全球多家金融機構的強力監管,包括作为塞浦路斯投資者賠償基金會成員,在多种层面保障用户交易安全。 可用的外匯交易平台也很重要。交易者應該能夠使用模擬賬戶以熟悉平台的功能。交易者最不想做的事情就是由於不熟悉平台而錯誤地進入或退出交易。應該注意的是,還有一個適用於手機的外匯交易應用程序。 技術分析或圖表閱讀對外匯交易者很重要,因為它可以提示貨幣對中可能發生買賣的位置。交易者將根據過去的事件使用各種指標、燭台形態和市場結構形式來預測未來價格。 掌握可以影響貨幣的基本因素很重要。利率、地緣政治問題、GDP、就業和許多其他因素都會影響貨幣。了解這些因素至關重要。 如果你打算开始外匯交易,VSTAR作为一個可靠的經紀商,是个不错的选择。下面列出了一些主要原因。 合法的監管對經紀商和交易者來講都是非常重要的。VSTAR受塞浦路斯證券交易委員會(Cy, SEC No. 409/22)授權和監管,是塞浦路斯投資者賠償基金成員。并且VSTAR還在Mi, Fi, DII的歐洲監管框架下運營。 VSTAR以極低的交易費用為用戶提供銀行級別的交易體驗。VSTAR提供0手續費,超低的交易點差,讓用戶保留更多利潤。VSTAR的交易深度和流動性都非常高,可以高效且快速地執行用戶的訂單。 只有在製定了可靠的交易策略後,你才應該投入資金。這可以是你在其他地方看到的策略,也可以是其他人和你自己想法混合後產生的策略。交易策略應具有簡潔明瞭的規則並易於執行。而且你應該使用歷史市場數據對其進行回測,以了解這個策略的可行性。 無論你的交易計劃多麼有效,如果你不能保持紀律和耐心,使用交易策略也毫無意義。你必須保持耐心並遵守紀律。這是交易高手保持高收益率的最大原因之一。 管理情緒是交易中最困難的部分之一。大多數交易者在資金緊張時很難調節自己的情緒,因為恐懼而虧損。因此交易中最重要的是確保你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這是盈利交易者和虧損交易者之間最大的區別。所以我們常說:像個機器一樣去交易。 關注新聞和事件也很重要,因為它們可以極大地影響市場的走勢。此外,你需要密切關注什麼時候可能會發生一些更大的事件。大多數專業交易者最不想做的就是在央行利率決定前幾分鐘在市場上大量持倉。所以你需要有一個好的經濟日曆為你提供信息。 永遠不要太拘泥於過去的交易經驗,確保你適應市場的變化。因為每一天的行情都是嶄新的。特定貨幣可能會發生特定情況。但重要的是,你需要確保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否則代價可能會更加沈重。 了解外匯市場的基礎知識很重要。這包括了解訂單類型以及掌握技術和基本面分析的能力。還需要了解交易貨幣、槓桿和保證金的風險和收益。確保你熟悉外匯市場的所有條款和獨特特徵。 交易市場本質上是動態的,並且具有非常大的挑戰性。這就是持續學習至關重要的原因。專業交易員總是不斷學習並熱愛這項挑戰,從而確保他們不被市場淘汰。如果你是一個新手,你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學會外匯交易,如果你有豐富的交易經驗,你也很難知道關於交易的一切。所以持續學習是每一位交易員都需要做的事情。即使有一天你不再交易外匯,你也會回憶起交易的快樂時光。 對於某些經紀商,這是可能的。但是小額賬戶只是一個開始,而不是積累財富的基礎。也就是說,這是一種很好的練習方式,可以讓你“親身體驗”。 有可能。這取決於相關交易者是否擁有可靠且有利可圖的系統。它還將依靠可靠的資金管理和堅持計劃。一些交易者通過外匯交易賺取巨額利潤。 你可以開設任意數量的賬戶。專業交易員為不同的交易系統設置不同的賬戶並不少見。這是因為某些系統在某些條件下會表現更好,而其他系統則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有助於平衡回報。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學習,不代表VSTAR官方立場,也不能作為投資建議。


关于 Passto 的事实揭晓


現今外幣投資已是眾多人採用的理財方法之一,雖然美股、基金、ETF等皆為近年熱門投資管道,但「外幣存款」仍是一般大眾接受度最高的外幣理財方式。本文將為您一一說明什麼是外幣存款,以及運用外幣存款的優點,與開立時需要注意的事項,幫助您輕鬆掌握外幣相關知識,培養理財好習慣。 所謂的外幣存款,簡單來說是將台幣換成外幣,再將所換的外幣存在外幣帳戶裡,通常為了賺取利息,不少人會進行「外幣定存」,也就是與銀行約定好在「一定時間內存放資金,不隨便取出」,待約定日期一到,存款人就能獲得這段期間,將資金放在銀行中產生的利息作為報酬。而外幣存款基本上與台幣存款相似,主要差別在存放資金的幣別不同,由於各幣別匯率經常有所變動,要特別考量匯率影響,多留意外幣匯率的走勢和利率的變化。 想要進行外幣存款,首先,要先開立一個外幣帳戶。以下為您整理開立外幣帳戶的3個好處,提供您參考: 開立外幣帳戶通常只需要身分證、第二證件(護照、健保卡、駕照擇一)、印章與基本資金,就能在銀行臨櫃辦理,有些甚至還可透過官網或銀行APP線上申請,申辦手續相當便利。且開立外幣帳戶後,就能進行外匯買賣、基金、股票等投資理財交易。 在如今全球化的世代,人們移民、旅遊或留學的頻率也越來越高,有了外幣帳戶,不論是支付子女的教育學費還是境外費用,都更加便捷。 開立外幣帳戶後,可選擇自身觀察相對保值、前景較好的外幣投資,並運用不同幣別進行多元配置,便有機會在貨幣升值時賺取匯差,也能同時保有定存期間累積的利率優惠,適時分散投資風險。 由上述可知,開立外幣帳戶確實能帶來不少好處,不過,投入任何理財管道之前,建議還是先了解選擇投資方式的相關概念,以挑選符合自己需求的外幣商品服務。 不論是何種投資,都會有一定的風險存在,以下將為您進一步說明開設外幣帳戶時,須注意的3個重點觀念,讓準備開戶的朋友可先參考。 每家銀行外幣定存的方案皆有所差異,包含利率、定存天期與幣別最低承作金額等條件,開戶前建議先了解完整方案內容,再依據自身狀況考量並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案。 選擇外幣存款管道時,最重要的考量目的之一,即是定存的利率。開戶投資前,可先多方比較每家銀行的利息多寡與計算方式。 外幣的匯率幾乎時刻受到國際經濟市場影響,漲跌幅波動頻繁不斷,建議平時可適時培養關注國際局勢的習慣,與時俱進掌握經濟現況,更容易擬定合適理財策略。 那該如何買賣外幣因應市場波動,以避免因匯率過度波動起伏增加的交易成本呢?一般來說,建議採用的方式,來使平均成本降低。平時即使沒有花費需求,也可以觀察匯率,在價格低時買進一些,待真正需要使用時,再買進一些,如此趁著低點分批兌幣的方式,便能降低受市場匯率波動的影響,較不會因為匯率突然大跌而損失慘重。 不過,如果要隨時掌握匯率跌幅狀況,不僅費時又麻煩,因此,不妨選擇具有的銀行,便能即時掌握匯率訊息,例如永豐銀行即具備此服務,可讓人自設匯率價格,當市場匯率符合設定值時,就能自動收到永豐網銀或LINE官方帳號的即時到價通知,讓人能立即採取應變措施,進行外幣兌換或買賣。 想要進行外幣存款投資,卻擔心不熟悉操作方式或無法掌握匯率走向嗎?您可以使用永豐豐雲匯外匯整合平台,輕鬆進行外幣存款與投資。線上即可開立外幣帳戶,13種幣別選擇自由挑選。只要是營業日(9:00-23:00) 永豐網路銀行皆能隨時換匯,還可先利用預約外幣現鈔提領服務,快速提領想領取的外幣現鈔面額,若是特定貴賓客戶,再享現鈔匯率優惠! 更多豐雲匯外匯整合平台的優質服務: 提供功能,輕鬆設定換匯,攤平換匯成本。 擁有,可依照自身需求設定外幣期望匯率,一有符合即刻提醒,不錯過任何優惠兌幣時機。 換外幣 + 存外幣定存二合一,還可享優惠利息。 大額買賣外幣(新台幣50萬元)以上換匯,可使用自然人憑證,資金一次到位。 想了解更多優惠利息定存方案,歡迎至永豐豐雲匯外匯整合平台參考。 延伸閱讀:外幣定存適合我嗎?解析適用族群與3大選擇技巧,妥善運用外幣資金


2022年7月29日圖像來源,Getty Images從3月開始美聯儲連續加息總共1. 5個百分點,使美元不斷上漲,港元也不斷觸及7. 85的弱方兌換保證水平。香港金管局總裁餘偉文披露,從5月12日到7月21日,香港金管局已23次出手買入港元,共1726. 38億港元。頻頻出手也使香港銀行體系的結餘不斷減少,截至7月21日已降至1650多億港幣。這些動作也引發唱衰聯繫匯率制度的聲音。比如,美國對沖基金大鱷、海曼資本(Hayman Capital)首席投資官凱爾·巴斯(Kyle Bass)就表示,香港維繫聯匯制度的資金將在8月份耗盡,屆時會出現聯匯脫鉤及港元大跌30%至40%。聯匯制度這一獨特的安排再次衝上新聞頭條,為何它對香港如此重要?香港政府有能力維持住該制度嗎?以及,在極端情況下,中國政府會出手幫助香港嗎?BBC中文採訪中國內地、香港,以及英國經濟學家共同探討上述問題。1980年代初,中國和英國就香港前途問題開啟談判。地緣政治帶來巨大不確定性,再逢1981年香港股災,市場對港幣的信心大跌,港幣被大量拋售,兌美元一路大幅貶值。香港市民為了保住自身利益,紛紛花掉手中港幣,大量購買各類商品,商場貨架空空如也,甚至出現了有商家不收港幣,僅收美元的狀況。為了穩定幣值,1983年香港政府推出聯繫匯率制度,並一致持續至今。該制度下,作為事實上的央行,香港金管局承諾,如果港幣兌美元匯率達到7. 75,則賣出港幣買入美元,使匯率上浮;如果達到7. 85,則買入港元賣出美元,使匯率下降。通過這種方式將港幣兌美元穩定在7. 8:1上下。聯匯制度立竿見影地保證港元幣值穩定,降低交易費用,在巨大的壓力下,它先後挺過90年代的亞洲金融風暴和2008年的次貸危機,成為造就香港金融中心的制度保障之一。圖像來源,Getty Images圖像加註文字,專家指,香港仍然是一個具有營商吸引力的城市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認為,為了穩定信心而設立聯繫匯率制度,其後香港恰逢其時地轉型成為金融中心,這一制度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基金經理們用全球各國來的錢兌換成港幣,在這裏買賣。如果港幣跟美元掛鉤,就沒有匯率風險,我帶來多少美元,賺的港幣也能兌換成美元帶走,避免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莊太量稱。經濟學人智庫(EIU)高級分析師約翰·馬雷特(John Marrett)表示,香港經濟基礎對國際貿易和投資的依賴程度要高於全球大部分國家。而與世界儲備貨幣美元進行掛鉤,可以為投資者確保穩定性,以促進貿易和金融流動。如果沒有該制度,大規模的國際資金流動,會使港幣劇烈波動。換言之,香港作為金融和貿易港,大量資金流入流出,聯匯制度就像一個錨,鉤住了在國際金融洪流中如小舟一般的香港。也有經濟學家認為該制度之所以重要並非經濟原因。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黎麟祥表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不需要像香港一樣與國際硬通貨幣進行掛鉤,比如新加坡就沒有採用固定匯率,仍然能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黎麟祥認為,之所以重要首先是政治原因,港幣與美元掛鉤是中國對「一國兩制」的一個重要姿態;其次,該制度使外國人有信心持有和使用港幣作為記賬單位、交易媒介和儲備貨幣。不過莊太量也表示,雖然該制度對香港很重要,但也有代價。比如,香港的經濟跟美國不是同步的,那麼美國放水(指大幅印錢),資產價格暴漲,香港也要承受這個痛苦。而且沒有無痛的方法脫離這個系統,假設真的脫離,那麼出現諸如香港樓價暴跌的情況,是否能承受第一波的衝擊?圖像來源,BBC News Chinese圖像加註文字,香港維多利亞港夜景。所有受訪的經濟學家都認為香港政府有能力守住聯繫匯率制度。「我認為香港政府肯定有能力守得住,這不是美國第一次大幅加息,也不是銀行存款餘額第一次可能跌倒1000億元以下。」莊太量表示,美國加息,美元流走,香港也會加息,錢也就回來了。「再者,我們還有1萬1千億元的外匯票據。」實際上,香港金管局也是這麼做的,7月28日香港跟隨美國,將基凖利率上調75個基點至2. 75%。馬雷特的理由則是,目前金管局持有的美元儲備價值超過所有流通中的港幣,再加上銀行在金管局的儲備,金管局有能力支持將大量港元兌換成美元,都是維繫聯匯制度的保障。根據香港金管局的數據,截至今年6月,香港共44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支持著2200億美元的貨幣基礎,比例達2:1。這意味著,香港擁有充足的彈藥庫來應對做空港元的行為。黎麟祥表示,如果聯繫匯率制度無法維持,香港仍然可以嘗試將港元與歐元或一籃子貨幣掛鉤,如新加坡一樣,並非香港的末日。「如果聯繫匯率制發生變化,對香港發展而言,未必是壞事。」安邦智庫研究員魏宏旭認為,短期而言,香港仍有能力維持該機制而採取被動緊縮的應對措施,但目前已經出現港元流動性下降的態勢,對香港本地經濟並不有利。未來可以考慮增加一些港元匯率的彈性,逐步走向自由兌換。圖像來源,Getty Images馬雷特稱,除非發生史無前例地對香港失去信心,以及對其通過利率漲跌的自我糾正機制失去信心,這種情況只會由一場災難造成。「比如一場涉及中國或破壞亞洲部分地區的全球戰爭阻止了資金流入香港,或者一場自然災害或軍事打擊消滅了香港的大部分人口和基礎設施。簡而言之,是一些極不可能的情形。」馬雷特表示。黎麟祥也提出了戰爭的極端情況。他認為,除非中國大陸和台灣之間爆發戰爭,美國像對待俄羅斯那樣,凍結香港金融管理局的美元資產,這種情況下,所有西方國家聯合起來反對香港,凍結香港的資產,那麼香港別無選擇,只能將港元與人民幣掛鉤,或者乾脆使用人民幣。黎麟祥認為,在戰爭的極端狀況下,中國大陸也會受到制裁。所以中央政府能幫助香港的地方不多。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將被擱置,甚至可能被嚴重破壞。"當然這將是一個非常極端的情況。"馬雷特稱認為,中國政府會出手,可以向香港借出美元,或者建立某種其他外匯流動方式。不過馬雷特也表示,在毀滅性的全球戰爭這類極端嚴重的情況下,聯匯制度可能不會成為一個優先事項。魏宏旭提到了更多幫助方式,既可以向金管局直接提供外匯借款;也可以通過中資銀行提供港元流動性;還可以通過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機制或在港中資機構,使內地資金入場「救市」。莊太量也認為中國政府會出手,而且只需要表態就夠了。比如1997年,中央政府的外匯儲備還沒有香港多,表態支持就有效果,現在更是有3萬多億的外匯儲備,表態支持也就能讓外界的做空企圖望而卻步,因為體量太大了。「香港維持金融中心的地位,需要與最穩定、流動性最強的貨幣掛鉤,當某一天美元失去了這個地位,那就沒有掛鉤的必要,如果人民幣成為國際結算貨幣,或許到時候直接用人民幣就行了。」莊太量稱。


Passto 的首要指南


购买前您应该了解的 港幣兌印尼盾X 件事港幣兌日元的5个要点


分析匯率的方法主要有兩種:基礎分析和技術分析。基礎分析是對影響外匯匯率的基本因素進行分析,基本因素主要包括各國經濟發展水平與狀況,世界、地區與各國政治情況,市場預期等。技術分析是借助心理學、統計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通過對以往匯率的研究,預測出匯率的未來走勢。 主要有三個:英國學者葛遜的國際借貸說、瑞典經濟學家卡塞爾的購買力平價說、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的利率平價說。其中以利率平價說和購買力平價說對市場的影響最大。值得廣大從事個人實盤外匯買賣客戶注意的是,以上的學說都有許多前提和假設,理論色彩較重。 由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于1923年提出的利率平價學說,解釋了利率水平和匯率之間的關系。簡而言之,哪種貨幣利率高,投資者就愿意購買哪種貨幣,從而將促使該貨幣匯率上升。利率平價學說突破了傳統的國際收支和物價水平的范疇,從資本流動的角度研究匯率的變化,奠定了現代匯率理論的基礎。 購買力平價學說是西方的一種匯價學說。兩國貨幣的比價取決于兩國貨幣國內購買力的對比關系。如果,1只漢堡在英國價值賣1英鎊,同樣的漢堡在美國賣1 (港幣兌歐元). 70美元。我們說匯率為1英鎊對1. 70美元。盡管購買力平價學說并不完美,但是中央銀行在計算通貨之間的基本比率時仍起著重要作用。因為根據購買力計算出的基礎匯率與市場價之間比較,可以判斷現行市場匯率于基礎匯率的偏離程度,是預測長期匯率的重要手段。 外匯匯率的波動,雖然千變萬化,和其他商品一樣。歸根到底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在國際外匯市場中,當某種貨幣的買家多于賣家時,買方爭相購買,買方力量大于賣方力量;賣方奇貨可居,價格必然上升。反之,當賣家見銷路不佳,競相拋售某種貨幣,市場賣方力量占了上風,則匯價必然下跌。 外匯的供求矛盾常常存有周期性的循環,不同外匯有不同周期;就是同一種外匯,在不同的時間過程,也存在不同的周期性趨向,例如季節性的周期,匯價便經常由于一國的貨幣需求量或供應量的季節性變化,表現出循環的波動。在出口旺季的月份,國外的進口商更需要增加該國的貨幣去購買產品,生產國的貨幣在外匯市場出現求大于供,在買方力量的推動下,貨幣便會升值;同樣,在進口旺季的時,該國的貨幣供應量出現大增,造成超額供應,其對外匯價便會下跌。這個因素可從過去的資料,利用統計學的方法去分析。 國際收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對外國的全部經濟交易所引起的收支總額的系統紀錄,是影響匯率短期變化的重要因素。當國際收支出現順差時,外匯供過于求,外國貨幣與本國貨幣的比值就會下降。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本國應付貨幣債務大于應收貨幣債權,外匯求過與供,外國貨幣與本國貨幣的比值就會上升,本國貨幣就會貶值。在國際收支中,國際貿易的數據更為重要。如果貿易盈余不斷增長,本國貨幣在國際市場上的信心以及需求都會增加,從而導致匯率上升;相反,龐大的貿易逆差不斷增加,市場對貨幣的信心和需求就會下降,最終導致貨幣貶值。外貿數字連續逆差或逆差大幅增加,對市場心理的影響最強烈。 和其他商品一樣,一國的貨幣往往會為人們的預期而影響其對外匯價的升跌。這種人為因素對匯率的影響力,有時甚至比經濟因素所造成的效果還明顯。因此經濟學家、金融學家、分析家、交易員和投資者往往根據每天對國際間發生的事,各自做出評論和預測,發表自己對匯率走勢的看法。 政治因素與經濟因素是密不可分的。一個國家政局是否穩定,對其經濟,特別是貨幣的匯率會產生重大的影響。無論是軍事沖突、還是政治丑聞,都會在外匯市場留下重要的痕跡。 由于一國貨幣的匯率水平往往會對該國的國際貿易、經濟增長速度、貨幣供求狀況、甚至于政治穩定都有重要影響,因此當外匯市場投機力量使得該國匯率嚴重偏離正常水平時,該國中央銀行往往會入市干預。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上對付投機者的四大法寶是: 1)直接在外匯市場上買賣本國貨幣或美元或其它貨幣 2)提高本國貨幣的利率 3)收緊本幣信貸,嚴防本國貨幣外流 4)發表有關聲明。各國中央銀行通過以上的措施,使得外匯市場上的投機者的融資成本大幅提高,迫使它們止損平倉,鎩羽而歸,以使匯率回到合理的水平。以上四種方法,尤以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短期效力最為明顯,往往是匯率劇烈波動的原因。個人實盤外匯買賣的客戶對此一定要非常敏感。 失業率 Unemployment 它作為反映一國宏觀經濟發展的晴雨表,預示著該國經濟當前與前景發展的好壞,勢必影響了貨幣政策的制定,對匯率產生重大影響。 非農就業人口 Nonfarm payroll employment 美國的就業報告數據,與失業率一同公布。通常公布時間為每月第一周的周五。 國民生產總值 GNP 目前各國每季度公布一次,它以貨幣形式表現了該國在一個時期內所有部門的全部生產與服務的總和,是不同經濟數據的綜合表現,反映了當前經濟發展的狀況 國內生產總值 GDP 目前各國每季度公布一次,顯示了該國在一定時期境內的全部經濟活動,包括外國公司在其境內投資建立子公司所產生的營利。 生產價格(物價)指數 PPI 顯示了商品生產的成本(生產原材料價格的變化),對未來商品價格的變化,從而影響了今后消費價格、消費心理的改變。 消費物價指數 CPI 反映了消費者目前花費在商品、勞務等的價格變化,顯示了通貨膨脹的變化狀況,是人們觀察該國通貨膨脹的一項重要指標。 個人收入 Personal Income 包括一切從工資及社會福利所取得的收入,反映了該國個人的實際購買力水平,預示了未來消費者對于商品、服務等需求的變化。 個人消費支出 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 包括個人購買商品和勞務兩方面的支出,是衡量居民消費支出的重要指標。 消費信心指數 反映該國國民對其經濟發展的看好程度,預示了未來消費支出的變化。 工業生產指數 Industrial Production 工業生產指數反映該國生產和制造業的總生產情況。 住房開工率 Housing Starts 衡量該國建筑業活躍程度的指標,由于建筑業為經濟發展變化周期中的先導產業,預示未來經濟的變化。 采購經理人指數 PMI 反映制造業在生產、訂單、價格、雇員、交貨等各方面綜合發展狀況的晴雨表,通常以50%為分界線,高于50%被認為是制造業的擴張,低于50%則意味著經濟的萎縮。 全美采購經理人協會指數 NAPM 美國的采購經理人指數,與芝加哥采購經理人指數在前后兩天公布。 零售銷售指數 Retail Sales Index 反映了不包括服務業在內的零售業以現金、信用卡形式的商品交易情況。 批發物價指數 Wholesale Price Index 反映了不包括勞務在內的大宗物資批發價格,如原料、中間商品、最終產品和進出口品等。 對外貿易(貿易收支) 反映了該國在一個時期對外貿易總額的收入與指出的對比,即貨幣流入、流出的情況,此數據對各國匯率的重要性一般情況下依次為日本、英國、歐元區、美國。 工廠訂單 Factory Order 反映了消費者、廠商或政府對未來商品產出的需求。 耐久商品訂單 Durable Good Orders 指不易損耗商品的訂購,如車輛、電器等,反映了短期內制造商生產和投資支出情況。 設備使用率 Capacity Utili

Report this page